孫文學校:中華民國在教科書中逐漸消失
孫文學校為強化國民黨的論述及深入基層,「孫文要聽」論壇12日在台北市八德路國民黨中央黨部「中山廳」進行本系列第二場演講,主題是「中華民國還是中華民國嗎?」由孫文學校北院林定芃院長及國家發展研究院林忠山院長主持。主講人是中華語文教育促進協會理事長段心儀,與談人有台大心理系國家講座黃光國教授,中山女高退休老師譚家化。
段心儀由高中國文94暫綱問題切入,先追述民國94年因暫綱減少國文時數、廢教《中國文化基本教材》、降低文白比例,由高中國文教師掀起搶救國文的風潮。雖然搶救了文化基本教材,卻沒有注意到歷史課綱的問題更嚴重。事實上同心圓史觀整個顛覆了歷史教材的分配與配置,導致歷史教學的偏差。四百年台灣史,從國小到高中要讀三次,五千年中國史卻只占高中一冊分量,而以遠古、中古、近世、近代概念式帶過,導致學生思維中無法清晰建構歷史舞台,深深影響國文教學,也被歷史老師批評為「溺愛台灣史,虐待中國史」。史料的不足加上史觀的操弄,年輕人歷史觀念的偏差其來有自。
段心儀由高中國文94暫綱問題切入,先追述民國94年因暫綱減少國文時數、廢教《中國文化基本教材》、降低文白比例,由高中國文教師掀起搶救國文的風潮。雖然搶救了文化基本教材,卻沒有注意到歷史課綱的問題更嚴重。事實上同心圓史觀整個顛覆了歷史教材的分配與配置,導致歷史教學的偏差。四百年台灣史,從國小到高中要讀三次,五千年中國史卻只占高中一冊分量,而以遠古、中古、近世、近代概念式帶過,導致學生思維中無法清晰建構歷史舞台,深深影響國文教學,也被歷史老師批評為「溺愛台灣史,虐待中國史」。史料的不足加上史觀的操弄,年輕人歷史觀念的偏差其來有自。
段心儀並且將2015年歷史課綱微調前後用詞的的17項差異,與2007年教育部長杜正勝委託「台灣歷史學會」完成的《海洋教育與教科書用詞檢核計畫》在各版本中挑揀出五千個不當用詞要求修正,兩件事情進行比較,證明「天然獨」其實是刻意塑造出來的。
譚家化指出日本著名大學入學考日文科漢文考題,都出自中國經典。如2011年東京大學命題<齊侯與晏嬰論和與同之異>出自《左傳》, 2014年出自《資治通鑑》,2012年早稻田大學命題出自《太平廣記》,2016年出自《莊子》等。她說日本人從未否認中華文化對日本文化的深刻影響,安倍面對川普懂得活用《易經》「君子豹變」一詞,就是明證。反而中華民國總統只會用「自自冉冉」,令人汗顏。
黃光國認為同心圓史觀讓人視野狹隘,崇日讓人沒有自信,必須放大格局,從全球性的宏觀來談史觀。今日世界只有三大文化體系─基督教文化、伊斯蘭教文化、中華文化。只有底蘊深厚的中華文化,才能為台灣開創新機。台灣所謂「多元」文化,核心還是中華文化,絕不能以「多元」二字模糊了核心價值。只有建立「文化中國史觀」史觀,才能破除「同心圓史觀」帶給台灣的傷害。黃光國將於1月19日晚上七點在中山廳,以「重振臺灣精神,復興文化中國」為題,詳細闡述完整的概念。
相關報導:
黃光國嘆:大陸爭中華文化正統台灣卻去中國化
http://hk.crntt.com/crn-webapp/touch/detail.jsp?coluid=217&kindid=0&docid=104541181
台灣專家聚談:台灣問題出在對美日自我殖民
http://hk.crntt.com/crn-webapp/touch/detail.jsp?coluid=217&kindid=0&docid=104541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