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師長同學朋友,您們好
在此與您們分享一個看法。
每週四的「孫文要聽」活動得到社會很多正面的迴響,但是也有一些媒體是用有色的眼光來看我們的努力。
「國民黨領導人的歷史評價」是最近的一個系列。評論蔣中正、蔣經國、李登輝時,都沒有人有意見,但是在聽到要評論馬英九時,就有人有意見了。前一週,有人在網路上認為我們會破壞團結。為此,我已經寫了一篇回應以為解釋。(解釋文將附於本文後),但是這兩天,看到《新新聞》雜誌說這是我們對馬英九的「清算大戲」,認為這是「洪營早就精心策畫,將藉綠營司法清算啟動的良機,同步進行鏟除馬影響力的『清創手術』」。(請參考:http://www.new7.com.tw/NewsView.aspx…
我們真的很遺憾,該雜誌如此誅心偏頗的報導。昨天,馬英九被民進黨惡意起訴,孫文學校在第一時間,即發文批評民進黨「以司法為工具,是非不明、正義不分、道理不明、善惡不辨」。馬英九曾經是我們的總統、黨主席,不是我們的仇人,我們不會去清算與鬥爭他,相反的,當他受到無理的起訴對待時,我們也會大力聲援他。
我們要學會彼此尊重,但是也要學會,評價昔日領導人並不表示要製造分裂,更不是要清算鬥爭。給過去領導人的一些評價,只是卑微支持者希望今日及未來當權者能夠聽到甚麼是小民對國民黨期待的心聲。這一點要求,是否過分?是否也算是權謀?
張亞中 敬上
《說明》
因為本校舉辦「國民黨領導人的歷史評價」演講。有本校朋友問到:「馬總統(前黨主席)才卸任不到1年,有必要急著對他做歷史評價嗎?如此有益於彰顯黨的路線和團結嗎?跳過李登輝只針對馬前主席,外界會如何評價本黨?懇請張校長三思……」
本校解釋回應如下,亦請大家了解:
「〇〇兄。感謝賜教。
一、評價李登輝是3月16日晚。沒有漏掉他,也不可能會少掉他。
二、政治人物不要怕受人公評,眾人亦不必為政治人物擔心。「孔子作春秋,而亂臣賊子懼」。「大老政治」或「老大政治」得以主導本黨,即在於黨員寬厚,溫情為先。我等雖無孔子之才德,但可效孔子用心之大義。我等黨員或無才為黨主席著春秋,但應有談論之權利。更進者,此不僅應是責任,更應是義務。
三、黨主席甫下任才一年,何需即進行評價之言,確為寬厚之語,惟比一寬厚之念,卻使本黨疏於檢討是非對錯,耽誤反省改革之戎機。對領導人態度重要,還是本黨之未來重要?
四、對馬主席進行評價會否影響本黨團結之語,或只見表象而未探究竟。一個黨若未能有共同的路線及理念,僅倡言團結也不過是自欺欺人。權力再次競逐時必表𥚃不一,利益誘人時必出賣同志。本黨為何挫敗?不是因為不團結,而是黨員黨友「不願意團結」,因此,本黨要思考的不是本黨為何不團結,而是「為何不願意團結」。
五、請不要擔心及時給政治人物評價。只要我們的用心不是鬥爭,不是清算,而是檢討,而是記取教訓,評價是否公允,黨員自有公道。愈多評論,自然水落石出,政治人物真面目亦自然示人。
六、「真金不怕火煉、陽光無懼烏雲」。這既是期許,也是黨員對未來領導人的忠告。
以上看法,敬請參考理解。
亞中敬上 」